你肯定試過,明明看某人不順眼,但是礙于合作關系笑臉相迎。中國人講究和氣生財,經常表達自己不滿會被認為是小氣之人。雖然說,逢人都要笑臉相迎是一種無奈,但是如果能適當的排解這種情緒能讓你在工作中更加順心。
但是,并不是隱忍了,你對同事的抱怨和不滿不會就會消失,當這種不滿積累到一定程度,是人都會爆發,那爆發之后要怎么收場呢?
為什么會發飆?
有研究表明,向他人發脾氣成為一種尋求自我安慰的途徑,這能夠讓自己相信,他們所遭遇的痛苦是由別人或公司的自私和無能造成的。這也可能是他們表現自身努力和貶低別人能力的一種手段。在職場中,我們往往會發現,越是那些工作表現突出的人情緒越容易失控,因為他們喜歡用同樣的高標準要求他人。
發飆到底好不好?
發飆到底好不好?關鍵還是要看能否通過發飆達到目的、解決難題。如果說發飆時機和對象得當,有時也是通向勝利的有效方式。對管理層來說,適度的發飆有助于樹立職場威信,如果新來的下屬不聽話,“選擇性發飆”也許是最短平快的解決途徑。
但是,任何時候,發飆都不是上上之選,上策是你能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在對方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把事情和平演變了。
只不過,這是談判專家們都未必能達到的目標。
對一般人來說,如果你已經忍無可忍,忍到極限,發泄出來說不定還有助于關系的改進、身體的健康呢。
發飆之后,如何收拾殘局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超過限度自然會爆發,那發飆之后該如何收拾殘局?
爭執是一種很重要的溝通方式,有它存在的價值——當雙方狠狠地爭吵過后,一些問題開始變得明朗。而且很多時候,一旦問題解決,雙方都會對彼此的歉疚感,也容易做出互相理解和讓步的動作。而常見的和解手法也有以下幾種:
自然消解法:
有些爭執本身不是某一方的錯,或是兩個人都有錯,不去細究才是言歸于好的奧妙所在。
高姿態法:
傳統觀念認為誰先低頭誰就輸了,其實在大多數職場人心目中,第一個主動溝通、嘗試和好的人,才是值得尊重、值得佩服的高姿態。不妨走過去主動伸出手,用積極的態度喚起彼此的信心。
矛盾轉移法:
將爭執雙方的矛盾點轉移到虛擬的第三方。比如“都是為了公司的事兒,沒必要針鋒相對。”或者“其實我是這么想的,你說的也很有道理。”
人在職場, 沒辦法完全避免爭執,遇見爭執不妨以價值的觀點去看待這件事,去衡量得失:如果值得爭,那就放開顧慮,也放開那些職場教條,大膽地去爭取自己應得的權益;如果根本不值得爭,那最好還是息事寧人,本著雙贏與合作的態度處理問題。世界本身就是這樣,有和平發展的美好愿望,也有封鎖和戰爭,是選擇雙贏還是選擇對抗,其實都取決于對價值的判斷。
本文所述觀點僅代表作者或發布者觀點,與汕頭招聘網無關 未經 汕頭招聘網 達工寶 同意,不得轉載;
上一篇:制作簡歷的四大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