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 Andreessen 是硅谷著名風投機構 A16Z 的聯合創始人,A16Z 投資了Facebook、Groupon、Skype、Twitter、Zynga 和 Foursquare 等多家科技公司,他個人還投資了 LinkedIn 等公司。
對于每個人來說,其實時間才是最大的定量,也是最需要計算 ROI 的事情。所以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就是看作為世界上最成功和繁忙的人之一,Marc Andreessen 是怎樣高效管理和利用自己的時間的。
The Pmarca Guide to Personal Productivity
Marc Andreessen 的個人效率指南
我這輩子最享受的浪費時間的方式就是研究各種提高效率的方法。
在學習了很多專家的說法后,我也想貢獻一些我自己的理論和方法。
下面的這些技巧是適用我個人的一個套裝,但并不一定適用于每個人。也許其中的一兩點能夠對你有啟發,那么我就成功了。
Here we go:
我們先從一個比較爆炸性的開始:
1. 不要預定任何日程
這個人簡直瘋了,你估計會這么想。
但我完全是認真的。如果你真的這么踐行,這個簡單的一條就會對你的效率產生極大的提升。
不定日程具體指的是:不在未來的任何日期或時間,約定任何的會議、日程及活動。
這樣的話,你就可以永遠在當下這個時刻做對你來說最重要或最感興趣的事情。
想要花一整天寫一篇報告?Do it!
想要花一整天 coding?Do it!
想要花一整天在街角的咖啡店坐著看書? Do it!
當有人給你郵件或電話說“我們周二下午 3 點見怎么樣?”的時候,你可以回答,我這一年都不提前預約日程,所以我不敢說死,但你可以在周二下午 2 : 45 的時候給我個電話,如果我有空的話我們可以見。
或者,如果這件事很重要,那你可以說“不如我們現在見?”
當然,如果你有一個很需要開會的,本身需要很多既定日程的工作,或者你是 CEO 的話,這可能很難實現。
但但凡你可以的話,這都是一個能夠最有效的提升效率的方式。
這個點子來自于一本叫做 《A Perfect Mess》的書,書中講了“不預約日程”這件事情對阿諾施瓦辛格的成功來說有多重要。
如果你這輩子里曾經經歷過一些既定結構性的工作,讓你的日歷上總有一些固定的會議或見面的話,你就知道,當你看到未來幾周你的日歷都是空白一片,你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時候,那是一種多么自由的感受。
我今年一直在嘗試這件事情,我都很難跟你講清楚這讓我變得多開心。這讓我可以有大量的時間花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我的兩家公司、一個 NGO 組織、和我的妻子。
當然,這個技巧不一定是要全盤執行。總有一些事情是推不開的,會自己鉆到你的日程里的,但你總能夠分清哪些是真的必須的,哪些是“聽起來很有趣,但不,我并不想預約掉我的時間。”
2. 保證有且僅有三個任務列表
一個 To Do List
一個 Watch List
一個 Later List
你越喜歡羅列任務列表,這件事對你來說就越重要。
To Do List 里放上所有你“必須”做的事,按照時間排序。
Watch List 里放上所有你遇到的需要不斷 follow 的事情。
Later List 里放其他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你可能想做的,或有時間再去做的事情。
如果不能被排到這三個 list 之中,那么就當沒有這件事。
3. 每晚睡前,準備一個 3*5 的卡片,寫下你轉天要做的 3-5 件事
然后轉天,真的去做這些事。
我每晚睡前都坐在我的桌前,把我的 To Do List 翻出來,從里面挑出來 3 到 5 件我明天要完成的事情。我把這些事情寫在一個 3*5 的卡片上,然后轉天我像瘋了一樣的盡力去完成這些事。如果做到了,對我來講就是成功的一天。
一旦你開始養成這個習慣,你就會發現自己過去每天連 3 到 5 件重要或有意義的事情都沒有完成過。
4. 在一天之中的其他時刻,在 3*5 卡片的背面寫下你的 “非 To Do List”
這并不是一個真實的 List,只是當你每天做了任何有用卻又不在 To Do List 上的事情的時候,就可以把它寫在卡片的背面。
這樣每天晚上,在你準備轉天的 To Do List 的時候,就可以看看今天你到底都做了什么事情,然后扔掉它。又是滿滿的高效的一天渡過了。
寫下來自己做的額外的事情,能讓我覺得這一天更加的高效。你還記得有的時候你忙前忙后的一天過去,回到家累得要死,卻問自己“我這一天到底都做了啥?”
“非 To Do list”就是解答。
5. 結構化拖延
這是很好玩的一點,是斯坦福的哲學教授 John Perry 提出來的。
結構化拖延的奧義是,永遠都不要去和拖延癥做斗爭,反之,要利用它做其他更多的事情。
在一天之中,總有些事是你必須要做,但你卻不想做而一直在拖延的。
在你拖延的時候,就做其他的事情就好了。
如 John 所說,“我們每個人腦中都有一個按照重要度優先級排序的任務列表,最重要和緊急的往往在最上面。但人們總喜歡先去做那些稍微不重要一點的事情,來逃避最重要的事情。這樣,人們反而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
比如,我就特別討厭打電話。我喜歡發郵件,有時候喜歡見面,但就是特別討厭打電話。
為了逃避打電話,我都訝異于自己可以完成多少其他的事情。
事實上,現在在寫這篇東西的時候就是這樣的。
6. 策略性無能
確保你不再被叫去做某件事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第一次做的時候就搞砸它。
或者,更理想的是,在第一次被叫的時候,就帶著無比的自信告訴別人,你確認自己會搞砸它。這樣多半你就可以逃開這件事了。
當然,這是假設你確實在其他一些事情上更有能力。
希望如此。
組織公司聚會、收發快遞、和保險經紀人討價還價等等,這些事情都是很適合使用“策略性無能”這一技巧的。
7. 一天只處理兩次郵件
也許一次在早晨,一次在下班的時候,其他的時候都把郵件通知關掉。
如果有任何人迫切的需要找到你,他會使用電話或其他的方式,又或者,他會直接找到其他可以找的人。
一天只處理兩次郵件會讓你的一天更加高效。
對于郵件的問題是,每次你收發郵件的時候,都會分泌一種嗎啡類的物質,使你產生一種我完成了什么的滿足感。但事實上,你所做的只是讓你的時間碎片化,而不是花完整的時間在更高質量的工作上。
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當你的工作涉及到很多日常更新的時候,比如你在融資或 close a deal 的時候,但你至少可以嘗試盡量少的查看和回復郵件。
8. 藏在耳機中
工作生活中避免打擾的最好方式就是戴耳機。
人們,出于某種原因,覺得打擾一個戴耳機的人會更有負罪感。
這很棒,大多時候人們會走到你面前、跟你說話、注意到你戴的耳機、然后用很夸張的嘴型道歉、走開。
這個好處是,大多時候人們跟你說話并不是真的有什么事情,而另一些時候,他們完全可以給你發郵件,而你可以稍晚統一處理。
所以你不需要聽外部的任何事情,甚至耳機的另一頭也不需要連任何東西。
9. 只對你感性和理性都認可的事情 Say Yes
一個人很容易收到很多邀約,也許是一個新的項目、一個非營利活動、一個社交場合等等,而很多時候你的頭腦會說 Yes,心里會說 No,而最終嘴上說 Yes。
接下來你就發現自己的日歷里充滿了各種看起來不錯,但其實你并不想做的事情。
這些事情又會干擾到你真正想做的事,讓你變得易怒、焦慮、陰沉。
在我的經驗里,要分辨出到底是頭腦 say yes,還是心里 say yes 是需要點時間的。
而我覺得關鍵是,你是否對這件事情感到興奮。如果你感到腎上腺素的上升,那么多半是你的內心在 say yes。
相應的,如果你的頭腦 say no,內心 say yes,那么你口頭上也應該 say yes。
10. 做你真正熱愛的事
也許看到這里你也可以得出結論,以上絕大部分的技巧都是為了讓一個人能夠更多更自由地追求自己的興趣和夢想。
如果你的大部分時間所做的事情,都不是自己所喜愛的,而且又沒有太多的個人時間和自由,那么是時候該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