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90后”大步踏入職場,帶來了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讓矛盾關系有了更為公開的交鋒場合。如何“管理千禧一代(1983-2000出生)”成為企業最困擾的問題之一。
目前,“千禧一代”的總數已經達到4億,他們這一代在職場中崛起,成為企業不可小覷的力量,作為管理者,最好的辦法是適應他們,而不要企圖轉變他們。
面對“千禧一代”員工的到來,企業應該做出改變,而“平等"和"尊重"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評判標準,員工在薪酬福利得到滿足的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在組織中能體現自身的重要性和參與性。
要尊重平等 也要薪酬福利
“千禧一代”(1983-2000出生)是國際上一個專門的代際術語,它指的是在跨入21世紀以后達到成年年齡的一代人。“千禧一代”的成長時期基本與互聯網/計算機科學的形成與快速發展期同步。
?有數據表明,中國80后人口的總數約為2.28億,90后的總數約1.74億,而00后的是1.47億。人口總量隨代際變遷出現大幅度下滑趨勢。90后人口在總量相當于80后總人口數的76%,也就是少了5400萬人。而00后的人口總數是90后的84%,少了將近2700萬人。
新生代勞動者更加注重自我,在勞動過程中更加注重自身價值的實現。作為中國中產階級形成后成長起來的一代人,“90后”把“夢想”和“面包”看得同等重要。他們要求雇主和雇員之間更趨向伙伴而非冰冷的上下級關系,這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未來公司的組織架構,獎懲制度,甚至管理理念。
不管企業管理者愿不愿意接受,“千禧一代”的時代已經到來,企業必須做出改變。
以往要留住人才,提高薪酬福利“藥效”最好。能提供高薪、穩定和優厚福利的企業,才是標準的最佳雇主。但隨著80、90后在職場里面的崛起,很多的求職者認為最佳雇主一定要像伙伴一樣的平等關系。尤其是90后,他們的要求更多的不光是平等,還有尊重。
《2016年度雇主報告》在對9740家企業報名參選的企業調查顯示,公眾心目中理想雇主應具備的特征前5項分別是:尊重員工、完善的福利待遇、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則、與員工貢獻匹配的薪酬回報、吸引人的企業文化。
智聯招聘對作為職場后備軍的大學生的調查也顯示出同樣的趨勢。在對最佳雇主評價的一級指標中,所調查的大學生認為雇主文化最重要,這一比例為20.23%,這一比例甚至超過了薪酬福利(19.38%)。
從二級指標體系看,影響最佳雇主評價的前三位因素的分別是“尊重員工”、“良好的收入前景”、“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則”。由此可見,大學生理想中的雇主不再局限于薪酬福利方面,而開始著眼于企業的軟性配置上,比如良好的企業文化、踐行對員工的承諾、充分尊重員工等。
社群關系沖擊傳統層級管理
90、95后就業大軍的到來也促使國內一些優秀的企業開始對自身的管理原則和企業文化進行修訂。
“如何留住年輕人”是大多數企業管理者思考比較多的問題,曾經強調的奉獻精神并不被90后員工廣泛接受。比起一份固定工作來說,90后員工更加追求自我。如果還是一味簡單地要求他們“無私貢獻,不休假,多加班”,給他們安排一條安穩卻沒有任何想象空間的道路,他們寧愿呆在家里或者干自己愿意干的事。
在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90后,信奉共享精神,強調組織的公平與尊重,個體意識突出,除了對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受到足夠的尊重,其他因素很難使他們產生高敬業度,企業組織結構的社群化正是為了適合90后的訴求。
以雇員為中心的雇傭關系時代已經到來,企業內部的組織形態正在發生社群化的變革。
“社群”呈現出明顯的去中心化、去秩序、去層級特征,它更傾向于沒有權威的自發組織,沒有界限的充分互動和資源集約的共享、分享。具體表現為,伙伴關系取代雇員關系,去中心、扁平化的賦權組織正在取代傳統的科層組織。
騰訊對企業內部對于小型、自治型組織搭建一直持鼓勵態度,并直接推動了工作室模式的發展。工作室就像一個一個小型創業公司,只需要幾個主要角色就能形成一個閉環,保證了敏捷、授權和充滿激發性的團隊氛圍。它成功推動了企業組織架構層面去中心化、扁平化的趨勢,點燃了員工的創業熱情和責任感,也締造出了一款款業界矚目的明星產品。
企業管理社群化最大的挑戰是“授權”,如何對這些社群化的小團體進行足夠授權又不會出現管理上的失控,是企業管理者必須慎重考慮的問題。
“兼職潮”中的90后
90后是伴隨著電腦/互聯網的形成與發展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一般認為,他們習慣一心多用,有著靈活的頭腦,并嫻熟地使用高科技產品來延伸自己的力量。越來越多的企業管理者發現,不能要求他們跟公司同呼吸共患難,因為他們只跟自己同呼吸共患難。
90后是對頻繁跳槽沒有心理負擔的一代,也是愛好兼職的一代。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分享經濟的興起,并使遠程工作成為可能,這些都為員工兼職創造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分享經濟不僅僅是像滴滴、優步這樣的兼職形式,還有更多的是利用自己的知識來做業余時間打第二份工,比如新聞工作者去做新媒體、音樂工作者去當音樂老師等等。在美國,從事這種兼職工作的人口站到了全部就業人口的20%,在中國統計數據也占到了10%。
兼職大量出現一方面說明當前確實存在就業不充分的情況,既有工作崗位的內容難以滿足員工的薪酬預期,使他們不得不通過兼職來增加收入。兼職的出現也說明職場新生代具備更多的技能,能在本職工作之外嘗試自己愛好的工作。
兼職工作的增長態勢甚至比全職工作的增長還要快。未來越來越多的工作會通過兼職的形式分包出去,越來越多的員工也會擁有第二份工作,這是一個不可回避的趨勢,這必將對企業傳統的人力資源管理形成挑戰。